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小生姜亦食亦药,食用也需注意这些宜忌
首页> 科普 > 正文

小小生姜亦食亦药,食用也需注意这些宜忌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2021-07-30 18:4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生姜既是日常烹饪增鲜提味的调味品,又有着医疗保健功效。姜分为生姜、干姜和老姜,其功能各异。日常佐餐调味常用生姜,也叫鲜姜、春姜、仔姜或嫩姜,含水分多、鲜嫩,适合炒菜、凉拌菜和煮汤。如果种植超过10个月,纤维质会增多,辣味更重,就被称为老姜。生姜晾干水分后,制成干姜、炮姜等入药。

  入馔风味美

  我国人民有食用生姜的悠久历史,《论语》中就有孔子“不撤姜食”的记载。李时珍赞颂姜的妙处是:“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北宋大文豪苏轼在《东坡杂证》中也记载,钱塘净慈寺有和尚八十多岁,颜如童子,问其故,答曰“余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生姜是一种常用的香辛调料,加到菜肴中后,可使风味更加鲜美。比如,炖鸡、鸭、鱼、肉时放些姜片,可使肉味醇香;做糖醋鱼时用姜末兑汁,甜酸味更浓;将姜末与醋相拌,用来蘸食清蒸螃蟹,不仅可去腥尝鲜,而且可借助姜的热性平衡螃蟹的寒凉之性;将冰冻的肉类、禽类和海味河鲜在加热前先用姜汁浸渍,可起返鲜的妙用。姜不仅能去除牛羊肉、海鲜类食物的膻腥味,也能通过增加消化液分泌来助高蛋白食物消化吸收。常言道:“吃肉配姜好消化”,就是这个道理。

  入药功效奇

  生姜药食同源,既可调味,亦可为药。民间流传“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不可百日无姜”“常吃生姜,不怕风霜”“家备小姜,小病不慌”等说法,就是对生姜防病治病作用的精辟概括。《神农本草经》将干姜列为中品:“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伤寒论》中记载了113个方子,其中超过30%的方子里用到了姜。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开胃健脾、除湿解毒、温肺止咳、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等功效。对于阳虚体质者手脚冰凉、畏寒怕冷、乏力易困等症状可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喝杯生姜红糖水,有利于发汗解表,散寒暖中;生姜加点醋,水煮沸,趁热服下,可治胃寒疼痛,也可用于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生姜、大葱适量,加食盐炒热,用布包好,热敷腹部,可治疗受寒腹痛腹泻、行经腹痛;用姜水泡脚能温通经脉,有效改善微循环,缓解手脚冰冷症状,并对风湿寒痹效果明显。姜有止呕的功效。生姜、橘皮共煎服,有止痛止呕之效;把生姜捣碎,加蜂蜜或红糖,煎水饮之,既可止呕,又能镇咳化痰;甘蔗汁中加入姜汁,可疗妊娠呕吐。将芋艿削皮捣烂如泥,与等量生姜汁一起拌匀,再加入适量面粉,调成糊状,摊于布上,敷患处(冬季宜加热后敷),每日更换两次,可治疗跌打扭伤、慢性肋间神经痛等;生姜、大蒜捣汁外敷,可缓解风湿性关节痛。生姜还有解毒作用,如生半夏、生野芋或生南星、魔芋等引起中毒,急速嚼生姜,可以缓解中毒症状。生姜亦能解鱼蟹毒。生姜中所含的姜油萜、姜烯等物质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凝血功能,可抗炎、镇痛,预防血栓,尤其对关节疼痛有明显改善作用,同时还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胆结石的生成。

  食用有宜忌

  生姜虽然好处多多,但食用时需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情况而定,决不可盲目吃。内热阴虚火旺者,常表现为心烦失眠、口燥咽干、燥咳少痰、大便秘结、痔肿便血等,吃姜往往会加重病情。另外,已经腐烂的生姜不能吃,切开颜色变褐的生姜也不要吃。有人认为“烂姜不烂味”,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已经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黄樟素,能使肝细胞变性,尤其有肝炎病史的人更不要吃腐烂的生姜。吃姜时间也要注意。一般宜在早上吃姜,可升发阳气。因姜有发散之性,晚上吃容易导致心神不得收敛,对健康不利。故有“早晨吃姜如同参汤,晚上吃姜如同砒霜”之说。姜皮略呈凉性,有利水作用,一般情况下吃姜无须去皮。此外,购买生姜要选新鲜品。一般色泽幼黄、含水量多,皮薄而有光泽,用指甲容易刮擦者为鲜姜。文|刘国信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签署联合声明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见记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11-21 09:14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与保障等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024-11-21 09:12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2024-11-21 09:10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增速超过33%,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6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24-11-21 09:09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刊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颜龙安院士团队联合河北大学杜会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首个稻属最全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2024-11-21 09:09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24-11-18 10:2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2024-11-18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024-11-18 10:21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4-11-18 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2024-11-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