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好中医药博物馆传承中医药文化
首页> 文化 > 正文

用好中医药博物馆传承中医药文化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2021-09-15 10: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发展,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为我们建设好、利用好中医药博物馆(文化展馆)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努力目标。如何利用好、发挥好中医院中医药博物馆(文化展馆)宣传阵地和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桥梁纽带作用?如何进一步讲好中医药发展故事,让更多的人信中医、看中医,为“活力新城、魅力馆陶”和“健康馆陶”建设提供良好健康环境?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借势造力。实践证明,借助中医药博物馆面向全社会弘扬中医药文化,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是一条非常简便有效的宣传方法,也是很好的中医药文化宣传路径。

  建好阵地。高标准建设好中医药博物馆,打造县域中医药文化宣传主阵地。馆陶县中医药博物馆(馆陶县中医药文化展厅)建设,以中医药特色突出、形象设计新颖得到社会各界好评。中医院整体搬迁后,2014年,在医院综合大楼四楼建设了1500平方米的博物馆展厅,依托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中心,开展民间中医药古籍、古方、单方、验方及特色诊疗技术的全面调查、挖掘整理,并做好审核上报工作,对古方、古籍和中医药传统知识做好保护和推广应用工作。博物馆建成以来,先后迎接社会各界参观研学人员12万人次,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博物馆内图文并茂地呈现了彭祖艾灸养生文化、南北朝李亮名医家族、馆陶中医药事业发展历程介绍,以及近现代中医药发展概况和新中国成立后馆陶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成效。数字翔实、原汁原味、要素齐全,真实可信,把馆陶中医药发展史讲得明明白白。可以说,一处展览博物馆就是一部教科书、活词典、大学堂,来者可以领悟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名人效应。借助中医药历史大医事迹,发挥中医药名人效应。传说中彭祖曾在馆陶行医治病,恩泽乡里,留下彭艾救人的故事;名医扁鹊曾云游四方,行医路过馆陶,虎守杏林典故流传千年;南北朝馆陶籍名医李亮家族忠孝双全,医德官德俱佳美名传;多位中医药名家在馆陶,留下脍炙人口的中医名篇。新中国成立后全县中医药事业得到发展。1987年馆陶县中医院成立后,调动各方专家力量实现大发展、快发展,成为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火车头,开足马力奔跑30多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后,馆陶县成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真抓实干激励县、河北省医改试点县、河北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样板区。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省市领导多次给予医院关怀指导。这些文字照片的展示起到鼓劲促进作用。

  讲好故事。发挥中医药博物馆(文化展馆)文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和宣传教育、文化传播的功能优势,收集整理民间历史药柜、药厨、中药炮制器具、中医诊疗及适宜技术工具、名医牌匾、名医雕塑、重大节日图片资料、高龄老人养生经验、中医药古代典籍等,增强了中医药文化传播真实性、生动性、科学性。

  励志教育。中医药博物馆(文化展厅)内容相对固定,同时也在不断更新完善。比如,随着馆陶县中医院30多年的发展,历年医疗服务性收入变化用图表表现出来,年收入对比、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对比、医疗用房面积对比、医护人员数对比、大型设备数额对比等,让参观者一目了然,增强宣传实效。

  拓展宣传。馆陶县中医院在利用好中医药博物馆(文化展厅)弘扬中医药文化宣传主阵地作用同时,还注重拓展延伸中医院整体中医药文化氛围,实现中医药文化宣传效果的最大化。中医院从整体布局上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重点打造了“一廊”即治未病文化长廊,“二区”即传统疗法区、养生体验区,“三馆”即中医药博物馆、中草药展馆、中医药文化馆,“四园”即五行养生公园、妙手回春园、悬壶济世园、誉满杏林园,展示中医药特色魅力,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和服务体验为主的中医药旅游基地。2018年7月,馆陶县中医院被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河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参观者可以参观以上中医药文化宣传点,接受中医药文化熏陶教育。可听、可看、可感、可触,动静结合,很受参观者欢迎。

  总之,发挥好县级医院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文化展厅)功能作用,有利于向中小学生及全民普及中医药文化,对推进新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意义重大,对促进中医院职工增强家园意识也有帮助,为医院长远健康发展提供文化支持。这是办好阵地、文化举旗、引领发展的好形式。(孙长林)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

  • 习近平访越 最全图集来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鹊系列发动机在其浙江湖州动力制造基地完成第100台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动力系统实现从单台研制到批量制造的跨越,迈向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2025-04-16 10:2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团队,近期将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儿童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成功植入一名7岁终末期心衰患儿体内。
2025-04-16 10:19
全球首次成功绘制六倍体小麦的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组图谱,实现了小麦基因组从“头”到“尾”无缺口的精确组装。
2025-04-16 10:17
从数学上讲,绳结交叉点与量子算法之间的理论等价性已经为人所知数十年,但直到现在才由该团队完全付诸实践。
2025-04-16 10:15
香江四月,风暖潮平,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于4月14日在香港开幕,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勾勒出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未来图景。
2025-04-16 10:10
近年来,我国强化统筹规划,产学研用等相关主体密切协作配合,全力强化“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强基、对外合作、历史文化”等五大措施,推动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2025-04-16 10:09
借助一种名为SMART-EM(单分子原子分辨率时间分辨电子显微镜)的技术,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拍摄了催化反应过程。
2025-04-15 11:02
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马蜂窝发布《中国赏花游报告2025》
2025-04-15 10:46
春天里,田野上,一粒粒良种破土而出、向阳生长,承载起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既为品种权人提供有力保护,又有效规范种业市场,一粒种子伤“芯”被抚平的故事,折射法治对种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2025-04-15 11:00
中国是拥有杜鹃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超过530种。2018年,《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出台实施,形成对百里杜鹃资源保护“有地方性法规、有特设机构、有专岗人员”的立体化保护机制。
2025-04-15 10:58
从概念验证中心起步,一大批创新项目正培育成熟、投入市场,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2025-04-15 10:49
以耕地保护为例,为扭转黑土地退化趋势,我国自2020年启动实施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
2025-04-14 09:58
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发布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设施开放运行报告,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布局建设37个科技设施,其中16个已向全球开放,包括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4-14 09:57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江苏常熟下线,将用于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施工。
2025-04-14 09:57
志林肚天牛体色以浅红褐色为主,下颚内缘为黑褐色,触角呈暗红褐色。
2025-04-14 09:30
如今,科技小院的科研成果已经推广至山西长子县、榆社县等地,形成了“垃圾分类先行、农用酵素开花、有机合作结果”的发展路径。
2025-04-14 09:28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