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化 > 正文

中医根本之我见

来源:光明网2022-02-17 18:0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张忠文

  作者简介:欧洲中医协会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员,医养结合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儒医文化委员特聘海外副会长。

  《大学》开篇就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现在不少学者认为阴阳五行是中医的根本,我并不否认这一观点。那什么又是阴阳五行的根本呢?中医的根本如果只在阴阳五行,那还不足以体现博大精深中医的中医文化。

  我们中医现在的困境是什么? 如果说想让一个事物或理论在一个社会被大众承认,需要它本专业的狭义的观点和社会认可的广义的一面,那么中医如果只有阴阳五行作为我们狭义的根本,狭义的概念,而没有更深入的广义的文化层次,这在当今是很难被以科学思想为主导的社会大众所认可的。

  目前的一些理论,比如中医是如何形成的,中医来源于什么,许多学者还是坚持那句“来源于广大劳动人民的长期实践”笼统的经验主义,并不能说服中医自己,更不足以让更多的人信服。如果不能从文化上很好的溯本求源,不深刻的发掘中医的潜在力量,就不能够让中医的光彩更加灿烂,从而普照人间。

  中医的境况不仅是在国外甚至在国内,许多地方已经到了只是一个辅助治疗手段,或者说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有人认为,中医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理性分析上,在对实践经验的处理上,在理性与经验的结合上等方面与西医相比都黯然失色。西医可以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和解剖学,小到基因分子等分析手段与实践经验互相验证,加之有医药化学工业、医疗器械工业、医疗管理系统等一系列技术手段进的配合。这些高度科学化的体系结构是与当前全世界人类社会对科学的认知和依赖高度吻合。现在人类的思维模式已经根深蒂固的被西方的哲学科学思维所主宰。所以,中医必须从中国文化的根本上一以贯之的,一脉相传的走自己的路。在与西医互相借鉴的过程中深入学习西方的哲学思想,摸清科学技术的来龙去脉,以此与本民族对知识的来源和认识过程结合,智者察同找到共同的基点。

  我们知道,西方人从古希腊开始,在那坚石嶙峋贫瘠的土地上砥砺前行,从始至终的追究终极。古希腊国既然不能像我们中国那样有广阔的富饶的土地,也没有我们国家自己自成一统的天然地理屏障;那么古希腊人只好向大海,向天仰望星空,去索要学问、索要力量,索要发展。西方人就是在这毫无遮蔽的、开放型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和不适宜大面积农耕的地理条件下,从泰勒斯的“水是万物之源”开始,对前人怀疑的、否定的,以新的错误代替旧的错误,不断的思索探求世界的真理,直到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把神的力量与理性的光辉和实践的经验结合起来,诞生了哲学科学思想,最后实现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使得人类文明在短短二百年间取得了不可估量的发展。科学界有人做过一个比喻,把138亿年的宇宙缩短为一个月,那46亿年的太阳系就是十天,生存了两亿年的恐龙相当于8个小时,人类的四五十万年只有一分钟,人类科技文明则只有一秒钟。这一秒钟的时间里,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同时也埋下了不可挽回的危机的种子。在西方的哲学科学思维面前,强大的科技攻势,中国传统的重德文化往往落败。

  科学在这样一个迅猛的发展势头之下,使中国从文化到思想,从语言到文字,从服饰到建筑,从艺术到教育,从发型到女人的小脚,从交通工具到家用设备都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近代,尤其是“五四”以来,我们除了中餐没有改变,其它的传统的东西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进攻之后轰然倒下,中华几千年传统的文化竟然被当作进步的桎梏封杀。我们必须承认这种革命在当时的救亡运动中是及时的、必须的,可惜的是这种紧急状况变成了常态。

  值得让世界惊讶的是,中医竟然在一片叹息中,一片辱骂中,一片混乱中,一片科学化中,在几乎所有传统文化几乎消声逆迹的情况下存活了下来。虽然她也经历了内外科手术式的改头换面,但毕竟中医还屹立在中国人的生活之中!甚至作为世界上几乎唯一一个古老医学的代表,中医在逆境中竟然还有发展,而且继中餐之后,中医漂洋过海成为海外有发展空间的祖国传统文化。这不得不看到中医衰中有兴,败中有胜的顽强生命力。

  纵观人类发展,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烙印,既然科技带动下的工业化、后工业化社会也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那么现在的时代也将会在结束之时被另一个时代所代替。一个后科学时代即将来临。一切永恒的力量终将永恒的继续存在。从中医几千年的生命力来看,中医不是某个时代的产物。我们足以自豪她真正的永恒的理念,我们也有充足的理由坚信中医复兴的时代即将来临。

  20世纪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说:“纵使没有一种假说可以完全证实,但是如果发现在使每种假说都能自圆其说并且能符合已知事实时所能包含的东西,这里面也就有着一种真正的知识了。”他还说“如果一个观点在哲学上是正确的,那么在被驳倒后,会以其它形式重新站起来,并且被驳倒次数越多,这个观点将越精炼、越正确。”

  罗素关于哲学的这两点认识都可以按在中医上。第一,中医有真正的知识,这个知识最先来源于如康德所说的“神”,我们中国把最先出现的对世界的认识来源描绘成神话。我们完全可以把河图洛书的出现假设为神话或神的旨意。随着古代智慧先贤的理性思考——“河出图 ,洛出书 ,圣人则之”整理出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十二消息卦,三易,后来又有经有传。之后才有广大的劳动人民几千年遵循此理进行社会的、生活的、生产实践去验证这些天理。这就是中国几千年赖于生存的软性思维理念和软性试错方案,这也是我们的文化之魂。而中医就是伴随着这种文化的成熟而逐渐成熟,形成了以万物本源为认识宗旨的开端,并遵循这一宗旨进行理性的分析,把对天地的认识,天地对我们生命的构成和影响,最后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了以四大经典为代表的,对人这个生命完善的认识和对其健康的维护,以及对疾病的治愈系统。这样一个过程不就是康德后来总结的:首先假设神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建立道德,然后把理性的与经验的结合起来,这样一个对人类知识的认识过程。所以,我们不只是不落后,而且要比西方对世界的认识要早几千年。五到六千年前的《周易·系辞上》:就说“神以知来,知以藏往。”这里,明代理学家、易学家来知德注说:“凡吉凶之几,兆端已发,将至而未至者,曰吉凶之理,见在于此,一定而可知者,曰往。知来者,先知也。藏往者,了然藴畜于胸中也。”“知来藏往”,就是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这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同时,正是中医的见微知著特点和精华。

  许嘉璐先生说过:“中医之名立,迄今不逾百年,所以冠以“中”字者,以别于“洋”与“西”也。慎思之,明辨之,斯名之出,无奈耳,或亦时人不甘泯没而特标其犹在之举也。”“医兴则国兴,国强则医强。百年运衰,岂但国土肢解,五千年文明亦不得全。非遭泯灭,即蒙冤扭曲。” 中医要保护好自己的文化根本,不能丢失这宝贵的复兴利器。

  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的《类经图解·医易义》说:“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原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

  缺乏了解《易经》这样的根基,中医拿什么立足,中医拿什么与科学比肩?保持自己的文化根本,站在哲学的高度,从哲学角度分析中医的科学性,建立让世人认可的中医科学观和中医科学体系,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中医的文化根本上进行。中医没有自己的根本就如一枚礼花没有了向上推进的火药,只能在地上打滚,根本展现不了本身那普照大地的绚丽光彩。况且中医是有根本的,不能自残般的把自己的根本割掉,而去迎合西方的科学规定。

  《内经·灵枢》说过:“法于古往,验与来今。”这句话不仅是叙述《内经》的来历,也应该是我们当代中医人必须遵循的治学之法。在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之际,在21世纪世界新格局形成的重要转折当口,抢占文化制高点,是中医复兴的机会,我辈中医人焉能不奋力乎?!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多种活动迎接国家宪法日

  • 安徽多彩红杉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首任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介绍了未来长征火箭发展的方向。
2024-12-04 09:15
该公司牌楼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11月25日正式投运,并在工程验收过程中首次应用无人机激光建模技术。
2024-12-04 09:13
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发实蝇类害虫的新型控制方式,从而提升我国果蔬产业抵御这类害虫的能力。
2024-12-04 09:12
协议紧扣“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科技人才集聚高地 共同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题。
2024-12-04 09:07
2日,第29届亚洲种子大会在海南三亚召开,大会以“潮起亚太 种业辉煌”为主题,由亚太种子协会主办,将持续至6日。
2024-12-04 04:55
3日13时56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三号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4-12-04 04:55
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生产应用,香港在上中下游“全链发力”、促进“环环相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愈发清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024-12-03 16:02
12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TBM)“江汉先锋号”在土建4标8号平洞顺利始发掘进,标志着引江补汉工程正式进入TBM掘进施工新阶段。
2024-12-03 09:05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了运城市夏县崔家河遗址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属于距今5000余年的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并出土一件同时期罕见的彩陶鱼纹盆。
2024-12-03 04:15
近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普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修订聚焦科普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社会各界的科普责任,
2024-12-03 04:50
记者2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将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
2024-12-03 04:50
一件采集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早白垩世恐龙标本被认定为窃蛋龙类恐龙新类群——百年鸳鸯龙。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2024-12-03 04:50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中山本底站”)1日正式业务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将对南极大气成分浓度变化进行连续、
2024-12-03 04:50
11月30日晚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圆满完成首次发射任务,验证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硬件、软件、人员等各方面已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
2024-12-02 08:55
房元鹏分析,比较来看,我国的天舟飞船属于大型货物运输飞行器,上行装载货物能力强。
2024-12-02 08:50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12月1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东省广州市落下帷幕。
2024-12-02 03:4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
2024-12-02 03:40
科学与哲学关系密切,恩格斯早就提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有着独特思维方式的哲学必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自觉改变其本身的形式。
2024-12-02 03:45
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
2024-12-02 03:40
让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技术攻关中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并对他们可能遭遇的失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
2024-11-29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