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第二期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系列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为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等文件精神和内容,中华中医药学会将针对医疗机构院内制剂相关问题开展系列研讨沙龙,搭建专家交流平台,梳理最真实的困难和需求,总结院内制剂转化的瓶颈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或发布相关行业报告。
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平表示,目前多数医疗机构都有一些具有开发价值的院内制剂。通过组织系列研讨会,汇聚专家智慧,梳理清楚目前院内制剂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下一步工作提出有价值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搭建产学研沟通的平台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也是沙龙的重要任务。
曹俊岭介绍了全国医疗机构制剂现状:2019年纳入全国4000余家医院调查显示:具有制剂批准文号的占比为9.36%,制剂室设立率为8.15%。然而,由于国家对制剂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部分医院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很多医院陆续取消制剂室(如:2000年8388家,2005年4944家,2019年378家)。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制剂以医院自产为主,制剂类型单一,且存在各地区各级别医疗机构制剂发展不平衡,制剂规模缩小的趋势。同时,他提出了一些建议:1)转换医疗制剂的发展思路,加强院内制剂向新药研发;2)优化医疗机构生产方式;3)提高医疗机构制剂经济效益;4)积极应对医疗机构制剂发展不平衡;5)立足区域医联体,建立区域制剂中心提高药品可及性。
刘清泉指出,国家对院内制剂的发展很重视,前后发布系列文件政策予以支持,然而在实际工作推进中,取效并不明显。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好好梳理院内制剂转化的问题,推动院内制剂的转化走向正轨。各医院都有自己行之有效的特色经验处方,是院内制剂转为明星药物的重要基础;同时要加强院内制剂人用经验的数据收集,梳理明确有效人群,有效剂量、有效指标、起效时间、停药标准等关键要素,这对院内制剂的转化至关重要。
结合专家观点和建议,中华中医药学会下一步将规划设立“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的专项课题,持续组织学术研讨沙龙,走进医疗机构和工业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撰写相关研究报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或著作,深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方面的工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