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医药名医古方 汇就全球抗疫中坚力量
首页> 科普 > 正文

中医药名医古方 汇就全球抗疫中坚力量

来源:光明网2022-06-14 17:25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历代出现疫情时,均用中医药实现有效控制,流传至今的名医古方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全面深度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筛选出了有效的中药“三药三方”,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中国积极分享中医药抗疫经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方已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介绍中医药诊疗方案,向10多个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中医药产品,选派中医专家赴29个国家和地区帮助指导抗疫,为护佑各国人民生命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千年传承 鉴证医圣抗疫古方奇效

  在中华大地上,最早、最有名的抗疫名医莫过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东汉末年战乱频发、瘟疫流行,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不仅记载了当时遭遇瘟疫的场景,并首创了根据阴阳两部分治疗发热性疾病的先例。

  清代名医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写道 “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他高度赞扬了医圣张仲景的历史贡献:“汉末出现了南阳张仲景,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伤寒论》作六经辩证,为发热性疾病诊治,垂方法,立津梁”。

中医药名医古方 汇就全球抗疫中坚力量

  几千年抗疫治疗经验显示,医圣张仲景的麻杏甘石汤为宣泄肺热、定喘除烦的良方。《伤寒论》太阳病篇“热邪迫肺”项曰:“肺气闭郁,致汗出而喘,体表热反不甚的,治宜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又曰:“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继曰:“下后(即大便热结,用泻下药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总之,医圣张仲景强调“热邪迫肺”,或下或汗后,仍汗出而喘,治宜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适应症)。为何无大热,即热邪迫肺,正气闭郁,故无大热。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专家刘坤申、王于告诉记者,麻杏石甘汤奠定了治疗瘟疫的基础,在东汉末年的瘟疫大流行中即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一直沿用至今。其处方为:麻黄四两(一两合现制13.92克) 杏仁50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约28克,炙) 石膏半斤(约178克,碎,绵裹),上四味,以水7升(现制约1.387升)煮麻黄减2升,去上沫,内(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从上方规定之细,可窥见医圣张仲景治方严谨。本方麻黄、杏仁相伍,宣泄肺气;麻黄、石膏同用,宣肺清热,甘草益气缓中,调和诸药,对于肺热壅闭的气喘,无疑会有显著疗效。

  在临床上,他们在麻杏甘石汤基础上加入干姜、细辛、五味子涤痰蠲饮,金银花、连翘、板兰根、百部等抗菌(抗病毒)消炎,治疗慢阻肺肺炎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痰涎壅盛、发热咳嗽,以及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等有显著疗效。

  继承发扬 汇就当今抗疫中坚力量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专家刘坤申、王于介绍,2003年非典抗疫初期,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中药制剂——“连花清瘟胶囊”上市,功能主治清瘟解毒,宣肺平喘,其组方就是在医圣张仲景治疗“热邪迫肺”的麻杏甘石汤基础上加红景天益气活血、通脉平喘;加连翘、金银花、板兰根、绵马贯众、鱼腥草等抗菌(抗病毒)消炎,增强免疫功能,尤其鱼腥草是消除肺部炎症的要药,也可能是抗病毒的重要药物;广藿香味辛,微温,归脾、胃、肺经,芳香化独、和中止呕、能祛除阴霾湿邪,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疗效最捷之药。

中医药名医古方 汇就全球抗疫中坚力量

  专家表示,连花清瘟胶囊的适应症为流行性感冒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病毒种类繁多,变异极快,故多种抗菌(抗病毒)消炎中药并用,并增强免疫功能。在我国抗击非典肺炎疫情、禽流感肺炎流行中得到了有效疗效见证,其良好的疗效是由其深厚的中医理论根基、翔实的科学证据、广谱抗病毒的特性所决定的,是我国中医药抗疫划时代的重大创新。

  中医中药起源于中华先民“神农尝百草”,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与疾病抗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中医学是个体化治疗,其诊断需要通过望(患者形色举止)、闻(气味、声音)、问(症状)、切(脉),进行辨证论治,然后根据患者用药后的感受、生活质量提升和临床状况改善,“摸着石头过河”。取得疗效后,就继续坚持其治疗方案,直到患者好转或痊愈;未取得疗效就修改治疗方案或另求其他医生。对于同一临床情况,多次实践取得成功经验后,就上升为理论。其方剂若由著名医生提出,多数后学者倡导,就变为经典方剂。这种通过临床用药观察,取得防治经验,然后由后学者模仿和倡导,就是中医学经典方剂的形成过程。中医学中多数经典方剂和文献记载均为“经验医学”。对于急性病、危重症、少见的临床情况,非常适合经验医学。对于需要长期防治的慢性病、尤其人群流行性疾病,就要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大型临床试验研究,充分证明其药物或方法有效、有益、并降低死亡率、患病率。然后才能在人群中或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这些大型临床试验研究需要多个权威医学中心共同完成,要预设一级终点(主要终点)和二级终点(次要终点)。一级终点应该包括降低死亡率和患病率(减少病毒感染率);二级终点应该包括减少住院率;CT肺炎改善率和症状改善率等。通过一个或多个大型临床试验研究证明之后,就能象β受体阻滞剂防治心力衰竭一样,对其疗效等级和证据水平进行评价。同时,根据大型临床试验结果和人群入选标准,由权威学术机构推荐在临床上规范化应用。这就是循证医学,完全区别于过去的经验医学。

  通过设计良好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大型临床试验研究,可证实中药防治新冠肺炎降低死亡率、患病率和住院率、提高缓解率。这样,不但证实中医中药确有良好疗效,更重要的是奠定中医中药学防治新冠肺炎的临床价值和学术地位。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国内很多权威科研院所开展了一系列连花清瘟防治新冠肺炎、预防转重症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药理学界主流期刊《药理学研究》发表的《连花清瘟对新冠病毒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研究证实,连花清瘟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抑制宿主细胞炎症因子表达,从而发挥抗新冠病毒活性的作用。最新研究还发现,无论是对Alpha、Beta,还是Delta等变异株,连花清瘟都显示了稳定的体外抗病毒作用。

  发表在欧洲权威杂志《植物医学》的“中药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连花清瘟胶囊口服14天可显著提高新冠肺炎发热、乏力、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率,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病变,缩短症状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核酸转阴时间,遏制新冠病情恶化,在减少转重型比例方面显示出良好趋势。

  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袁雅冬教授主持开展的“连花清瘟胶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真实世界研究论文被国际学术期刊《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刊发,该研究选取1976例与新冠肺炎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受试者,分为连花清瘟治疗组(1101例)和对照组(875例),两组受试者分别接受连花清瘟胶囊(4粒/次,3次/天)治疗和常规医学14天观察,并于14天后检测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率。研究结果显示,隔离医学观察期间(14天)治疗组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27%,对照组为1.14%;二次密切接触者中,治疗组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09%,对照组为0.71%。服用连花清瘟治疗组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医学隔离观察期间,对于核酸检测阳性患者,连花清瘟治疗组的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特别是能显著降低发热的发生率。这是首个对新冠密切接触者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连花清瘟胶囊被广泛应用,在国内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药先后被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五/六/七/八版)及20余个省市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推荐,2020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连花清瘟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的治疗。据统计,2020年疫情期间,仅湖北省就有上百万人次使用连花清瘟,并在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及武汉所有方舱医院中被广泛使用。湖北省、黑龙江省等多省市将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作为储备用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其列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2020年8月,新疆疫情散发,乌鲁木齐市政府紧急采购并连夜向全市市民免费发放抗疫药品连花清瘟胶囊用于全区防控。2022年2月23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以岭药业紧急调配,捐赠约1680万港元的防疫物资,包括20万盒连花清瘟胶囊,支援香港疫情防控。

  连花清瘟不仅在国内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海外抗疫提供了中国方案,获得了海外的一致赞誉。截至目前,连花清瘟已在巴西、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加拿大、柬埔寨等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获准上市,成为中药进入国际抗疫前线的有效药物。值得一提的是,除在中国获批新冠肺炎适应症外,连花清瘟在科威特与蒙古国也获批新冠肺炎适应症;在乌兹别克斯坦,连花清瘟入选当地卫生部抗疫药品白名单,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在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连花清瘟获准进入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2021年7月,连花清瘟还入选了柬埔寨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居家治疗方案,在世界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李黎)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体验民俗风情 感受欢乐侗年

  • 缤纷冬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让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技术攻关中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并对他们可能遭遇的失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
2024-11-29 09:51
国家医保局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情况。据介绍,自成立以来,国家医保局已连续7年开展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835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谈判新增530种,竞价新增38种。
2024-11-29 09:49
第二届链博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增先进制造链展区,从研发设计、新材料运用、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等四个方面,展现全球先进制造领域从前端设计到终端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
2024-11-29 09:48
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024-11-29 09:47
根据规划,中国计划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2024-11-29 09:35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有一道看似难以跨越的鸿沟——科技人员通常不熟悉市场、经营和生产,企业经营者往往搞不懂前沿科技。
2024-11-28 02:50
在光通信系统中,硅基调制器是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关键一环,是整个电光信息转换的“心脏”——信息经过这个枢纽来去、流转,高效搭上光的“顺风车”,奔赴不同目的地。
2024-11-28 02:50
“这是智能滴灌系统,能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灌溉量,既让植物不缺水,又能节省水资源。”日前,在重庆市大渡口区慧泉小学,一群小讲解员正在向大家讲解智能滴灌系统的奇妙之处。
2024-11-28 02:50
11月27日10时,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一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光传01、02试验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11-28 02:50
走进永川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一个巨大的视屏映入眼帘。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电子地图及城市各领域管理问题处置进展,大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置,整个永川区的城市运行状况一目了然。
2024-11-28 02:45
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记者看到一座座农家屋舍的外墙都装有一台设备,连着地埋井,旁边还放着三块光伏板。迎着寒风,记者走进村民康凤英家,一股暖意扑面而来。
2024-11-28 02:40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副教授董二宝课题组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于欣格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光栅结构色的触觉感知新方法。
2024-11-27 09:42
清晨,夜晚的寒气还未完全消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六团新开岭镇的青蟹养殖基地旁就围满了人。随着一声令下,捕捞工作正式开始。工人们熟练地捞起蟹笼,一笼笼肥美的青蟹被拉上了岸。
2024-11-27 01:55
26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办的“中国天眼”(FAST)脉冲星科学研讨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11月,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
2024-11-27 02:20
记者张晓华从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6日,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通信卫星正式在轨交付印度尼西亚。该卫星可覆盖印尼全境,为该国提供高性价比的高通量宽带通信服务,助力其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4-11-27 02:20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微纳光子学与材料国际实验室杨建军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金属表面极端拒水性持久保持的关键难题。这一突破不仅为超疏水领域开辟了广阔前景,还为基于原子尺度调控的高性能材料表面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2024-11-27 02:20
曾经,王大军口中的这片地,长期被海水倒灌浸泡,干涸后的土地泛白龟裂,土壤含盐量最高达14‰,酸碱度接近8.5。”牛玉生说,新技术适合规模化施工,创造了低成本、高效率、肥效持久、快速施工的盐碱地改良新模式。
2024-11-26 09:32
科学的传播对象不是少数人,是全体公民,要分门别类地对不同的人群,如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等,有的放矢地开展科普工作。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相得益彰……”  两三分钟五六百字的开场白,其文风是科学性与普及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高度融合;是数学与文学,科学与艺术珠联璧合的典范。
2024-11-26 09:29
近年来,各地高校主动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的紧密合作,积极参与并主导重要科研平台的建设,成果颇丰。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专业转型发展,深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构建融合育人共同体,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培养。
2024-11-26 09:28
当前正值森林草原防火关键时期,森林草原火险形势如何、如何针对性做好防范工作……记者就此采访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
2024-11-26 08:5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