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医药科普正当时 专家研讨共商发展
首页> 新闻 > 正文

中医药科普正当时 专家研讨共商发展

来源:光明网2022-08-05 09:00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6月1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2022中国中医药健康科普文化传播大会”召开。会议旨在打造权威的健康科普文化传播交流平台,开展深层次、全方位交流,促进中医药健康科普和文化传播,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关于如何进行中医药科普以及在科普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记者采访到五位在中医药科普领域深耕的专家们,一起听听他们有哪些心得体会。

肩负使命,承古启今

中医药科普正当时 专家研讨共商发展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文化和科普研究,对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中医药科普意义等有深刻认识和见解,他指出,中医药健康科普文化传播承担着中医药传承创新、普及传播的历史使命,这是承古启今、由深及浅、由理致用的过程。既要把中医学中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艰涩的内容通俗化,又不能歪曲、丑化中医的形象。

中医药人要努力研究科普文化传播的特点、掌握科普文化传播的方法,通过艺术的再创作和丰富新颖的表现手法,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把中医药知识及时、准确地送到民众的心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热爱中医、接受中医、受益于中医,使国民的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国人的健康生活方式逐渐建立完善。

中医药科普正当时 专家研讨共商发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主任姜泉

“我们在借鉴和吸纳包括西医在内的多学科知识的同时,一定要保持着浓浓的中医药底色,把中医药文化的根脉传承下去。中医药科普与文化的传播,要紧紧围绕在党的旗帜下,我们要用中医药文化和科普武装中医人的头脑,为更大的人群热爱中医药、相信中医药、运用中医药、受益于中医药,不懈努力、踔厉风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主任姜泉说道,“中医药科普文化是民族创新的重要元素,同时中医药科普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

积极传播,科学管理

中医药科普正当时 专家研讨共商发展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海霞

作为一个中医药专家、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委海霞在长期的中医药新闻宣传、中医药文化传播和科普管理工作中看到,当前中医药健康科普事业如火如荼,广大中医药人员进行中医药科普的热情高、参与度高,这对传播中医药文化、科学普及中医药理论和知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医药科普知识越来越成为各种社会传播渠道中的热搜话题,形式灵活、多样、便捷等特点也使中医药健康知识渐渐深入人心。

海霞也指出,中医药科普虽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有人讲解的中医药理论和知识内容不准确、不严谨,造成不良影响;有些内容存在虚假情况,夸大疗效引发争议;有人故弄玄虚,夹带一些玄虚、唯心等内容。这些问题会给中医药科普带来负面影响,急需高度重视,正本清源,科学管理。

大众角度,耐心恒心

中医药科普正当时 专家研讨共商发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学杰

2020年度科研科普人物获得者韩学杰表示,中医药科研科普工作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常遇到以下问题:

第一,如何把握科研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表达方式的转变。中医药专业人员要将中医药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转化成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这要求我们要真正理解中医药的文化内涵。例如,《黄帝内经》中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告诉我们养生要顺应四时节气,如夏天要避寒,不能过度贪凉受风。可见,中医药健康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专业知识内容通俗化,才能够让中医药科普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第二,如何让民众接受并愿意应用中医药健康知识,这需要我们深度思考。对此问题,中医药科普应该做到三个字:“信、诚、善”。所谓“信”,就是要保证科普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让老百姓获得切实可用的中医药健康知识;所谓“诚”,就是要保持对科普工作的热情。科普工作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恒心的事情,需要定期、定时、定向地向群众进行健康知识的输送,不能半途而废;所谓“善”,就是要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永远站在民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急民众之所需,想民众之所想,让中医仁术造福亿万百姓。科学解读,朴实生动

中医药科普正当时 专家研讨共商发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游云

从幼年时埋下兴趣的种子,到作为专家撰写《叩开中医药学之门》并获得2021年度中医药科普作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游云研究员表示,讲述中医药故事是一个需要深入浅出、领悟与再创作的过程;而朴实生动的语言、扎实的中医药理论知识以及前沿的现代科研结果是撰写中医药科普图书的基础。

游云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的20余年里,一直致力于用现代科技手段解读“中医药为什么有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游云及其团队发现,中药药理的双向调节作用,不仅能从生物调节的角度来理解,还可以从生物力药理学的角度展开研究,这给她的中医药科普工作带来了新启发和新思路。

相信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满足人民对于健康生活的需要提供更多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为服务国家,造福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多种活动迎接国家宪法日

  • 安徽多彩红杉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首任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介绍了未来长征火箭发展的方向。
2024-12-04 09:15
该公司牌楼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11月25日正式投运,并在工程验收过程中首次应用无人机激光建模技术。
2024-12-04 09:13
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发实蝇类害虫的新型控制方式,从而提升我国果蔬产业抵御这类害虫的能力。
2024-12-04 09:12
协议紧扣“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科技人才集聚高地 共同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题。
2024-12-04 09:07
2日,第29届亚洲种子大会在海南三亚召开,大会以“潮起亚太 种业辉煌”为主题,由亚太种子协会主办,将持续至6日。
2024-12-04 04:55
3日13时56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三号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4-12-04 04:55
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生产应用,香港在上中下游“全链发力”、促进“环环相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愈发清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024-12-03 16:02
12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TBM)“江汉先锋号”在土建4标8号平洞顺利始发掘进,标志着引江补汉工程正式进入TBM掘进施工新阶段。
2024-12-03 09:05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了运城市夏县崔家河遗址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属于距今5000余年的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并出土一件同时期罕见的彩陶鱼纹盆。
2024-12-03 04:15
近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普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修订聚焦科普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社会各界的科普责任,
2024-12-03 04:50
记者2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将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
2024-12-03 04:50
一件采集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早白垩世恐龙标本被认定为窃蛋龙类恐龙新类群——百年鸳鸯龙。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2024-12-03 04:50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中山本底站”)1日正式业务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将对南极大气成分浓度变化进行连续、
2024-12-03 04:50
11月30日晚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圆满完成首次发射任务,验证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硬件、软件、人员等各方面已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
2024-12-02 08:55
房元鹏分析,比较来看,我国的天舟飞船属于大型货物运输飞行器,上行装载货物能力强。
2024-12-02 08:50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12月1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东省广州市落下帷幕。
2024-12-02 03:4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
2024-12-02 03:40
科学与哲学关系密切,恩格斯早就提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有着独特思维方式的哲学必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自觉改变其本身的形式。
2024-12-02 03:45
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
2024-12-02 03:40
让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技术攻关中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并对他们可能遭遇的失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
2024-11-29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