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过龘年·健康篇|平安过年!如何应对假期中的睡眠问题?
首页> 新闻 > 正文

科学过龘年·健康篇|平安过年!如何应对假期中的睡眠问题?

来源:光明网2024-02-09 07:46

  守岁,是中国传统的习俗,指在除夕夜守候到新年的到来,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在这充满仪式感的特殊日子里通宵或者很晚入睡。同时,大家经常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好友聚餐、旅游劳顿,这些种种原因也会导致假期睡眠不足或睡眠周期紊乱,而影响身体的自然节律。

  从中医看熬夜对五脏的影响:熬夜会损伤肝肾精,肾精亏虚时可出现脱发、筋骨疲惫、脑力下降等,肝精不足可导致肝阳上亢、情绪不畅、烦躁易怒、不安焦虑等。同时,熬夜也会损伤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熬夜会导致心主神明的功能下降,使人精神不振,甚至神不守舍,同时还会影响思维、记忆、判断等能力。当损伤肺时,由于肺主治节,即让人体跟上天地四时的节奏,如果熬夜导致肺伤,会影响人体与天地的平衡,人就容易生病,对比我们常说的免疫力下降,易感时疫,比如流感等。熬夜也容易伤脾,因为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功能下降,所以很多人熬夜后出现体重变化,食欲下降,腹胀,便秘或腹泻。此外,脾主四肢,主肌肉,熬夜伤脾会导致人疲惫、乏力、四肢萎弱。影响假期生活质量。

科学过龘年·健康篇|平安过年!如何应对假期中的睡眠问题?

 (该图片由AI生成)

  那么如何避免守岁及假期中的睡眠相关问题?

  提前规划,调整作息:在守岁之前,应该提前规划好时间,前后几日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若时间允许,中午一定要小睡一下,约1小时左右最佳。即便需要熬夜,也应该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连续熬夜。如非必须,在春节期间尽可能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相同时间起床。这样有助于调整身体的自然节律,减轻睡眠问题,也避免了假期后工作的疲劳和难以调整。

  饮食调节:合理的饮食有助于身体健康。在假期里,应该避免过度摄入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增加营养,如鱼、蛋、奶制品、豆制品、瘦肉等食物,并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品的摄入量。避免大量饮酒,尤其熬夜饮酒,会对肝脏、脾胃造成很大负担。同时,避免为了熬夜而吸烟提神和摄入过多咖啡因的饮料。突然过量的吸烟和饮酒可能诱发血压、血糖的改变,导致心脑血管等突发疾病事件发生。

  注意补充水分:熬夜时机体会产生很多的代谢产物,堆积在体内,而熬夜又容易导致身体缺水,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并加快代谢物质排出。补充体液以温开水为宜,避免摄入大量冷饮和高糖饮料。同时补充体液注意要适度,不要过量,避免第二天出现水肿。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熬夜时适合喝的养生茶。

  黑枸杞茶:黑枸杞3-5g,入沸水中冲泡,盖上盖子焖泡3~5分钟即可饮用。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蜂蜜、红枣等调味品,调节口感,黑枸杞富含花青素,有保护眼睛、抗疲劳等作用,适合熬夜饮用。

  菊桂茶:菊花6g、桂花3g,入沸水中冲泡即可。菊花茶具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等作用,可以缓解熬夜后眼睛干涩、疲劳等问题;桂花也可用于由胃热上蒸导致口臭者,有芳香清胃的效果。

  3. 茉莉薄荷茶:茉莉花5g、薄荷2g,一起开水冲泡即可。茉莉花可以疏肝理气、舒缓情绪;薄荷则具有提神醒脑、缓解疲劳等,适合熬夜时饮用。

  4. 柠檬茶:鲜柠檬切片或干柠檬片2-3片,适量蜂蜜,温水冲泡。柠檬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美白皮肤等作用,熬夜饮用补充维生素C。

  此外,熬夜疲倦时我们也可以做个自我按摩,来缓解这份乏累。

  叩击头顶:双手自然半握拳状态,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的指端叩击头顶部1—3分钟,能刺激大脑皮质,可缓解紧绷的脑神经,改善精神的疲乏。

  推摩前额:用双手的拇指指腹从眉间开始,沿着前额分别向两侧推摩,力度要适中,反复推摩约1分钟,可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揉按眼部:闭上眼睛,用双手的指腹分别按攒竹穴(位于两眉头最外端)、睛明穴(位于鼻根与内眼角处)、四白穴(位于目视前方时瞳孔中心的正下方),以双手手指腹打圈的方式由外向内进行按揉,力度应适中。也可揉太阳穴: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别按揉左右两侧的太阳穴,力度适中。轮刮眼眶:用双手的食指第二指节进行轮刮眼眶的动作,上下眼眶均由内向外轮刮,注意力度要保持一致。均约1分钟,可以缓解劳累时眼部疲劳。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时要保持手部清洁,指甲要剪短磨平,以免划伤皮肤。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不要过度用力或使用暴力,以免加重不适感。如有眼部疾病,建议咨询专科医生后再自行按摩。

  总之,守岁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习俗,我们可以遵守,但我们也应该注重睡眠健康,尽量避免守岁带来的睡眠问题。如果存在睡眠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以保持身体健康。

  联合出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光明网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二科主治医师 朱晓晨

  统筹:涂子怡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舟山:做好台风过境后防范应对工作

  • 国航开通北京至阿拉木图直飞航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等工业场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提高生产力,与人类高效合作,可能为许多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2025-07-28 09:28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就带着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展望了具身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025-07-28 09:28
在产品研制阶段,科研人员重点针对能量高效汇聚—传输、月壤致密化输运等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
2025-07-28 09:27
当日下午抵达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了多学科采样观测,这意味着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2025-07-28 09:25
研究团队历时5年,通过对近4.7万份田间数据的深度挖掘,构建了涵盖2191份全球小麦种质的“综合抗源”核心资源库。以此为基础,团队首次绘制出覆盖431个遗传位点的小麦基因组抗条锈病基因全景图,清晰展现出抗性基因在全球麦区的时空分布特征。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