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医络病研究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
首页> 新闻 > 正文

中医络病研究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

来源:光明网2024-03-27 20:06

  3月27日,在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应用成果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表示,经过40余年不懈努力,他和科研团队在传承古人络病研究基础上,首次系统构建了络病理论体系,创立了中医络病学新学科并建立两大学科分支——“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

中医络病研究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

会议现场

中医络病研究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

  络病研究是历史留给当代中医的重大课题。公元前500年,《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初步记载十一条经脉的循行路线;公元前400-公元前300年,《内经》首次提出“经脉”“经络”“血脉”“络脉”“络病”概念及络病治疗;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脉络”,创立通络治疗方药;清代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发展络病治疗方药……

中医络病研究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

中医络病研究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

  在吴以岭院士团队的努力下,通过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络病理论体系在抗衰老理论、临床、实验、新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体系被国医大师路志正评价为“中医络病研究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

  吴以岭院士带队研究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入选了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名列第一大类别“中医药新学说新学科形成”首位,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中药抗衰老评价技术与整合机制研究”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

中医络病研究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贾振华

  发布会上,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贾振华介绍了肺络病证治理论,系统解析了肺络、肺之气络、气道、血络概念、内涵并以肺络病证治理论揭示新冠病毒感染传变规律。他表示,作为肺络病证治研究与创新转化成果,连花清瘟、连花清咳已累计40余次列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甲流、乙流、新冠感染等诊疗方案或指南共识,在应对病毒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记者 肖春芳 张梦凡)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田园到餐桌:链博会里看中外美食

  •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