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文+中医药文化”项目在联合国总部举办,共话文明互鉴
首页> 文化 > 正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文+中医药文化”项目在联合国总部举办,共话文明互鉴

来源:中国日报网2025-05-09 19:16

  当地时间24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文+中医药文化”巡讲巡展代表团,来到纽约联合国总部,与联合国中国书会携手共同举办了 “中医药文化开放日”活动。作为联合国中文日官方活动之一,作为联合国中文日官方活动之一,现场沉浸式体验吸引多国工作人员参与,生动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整体智慧,也为中西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桥梁。

  活动伊始,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委员会主席王瑶琪博士出席并致辞。她表示,本届国际中文日以“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为主题,生动地阐释了中华文明跨越时代和疆域的界限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中医学承载着中国人民与自然共生、与疾病抗争的智慧,它有机融合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及实践检验的科学。她期待通过本次活动推动文化互鉴、智慧共享,并诚邀各界深入了解中国医学,共建人类健康交流平台。

  联合国中文教学组组长常竹亭表示,中文教学不仅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更强调在真实文化场景的应用,她特别指出,中医文化对中文教师团队产生了深远影响。她强调,中医承载着中国古老的哲学智慧,对促进全球健康具有重要价值。并期待中医能像武术、京剧等中华文化瑰宝一样走向世界,为人类身心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联合国中国书会会长张宇翕表示,书会始终以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为使命,通过文学与文化交流架设友谊之桥。此次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医药文化开放日活动,正是文化互鉴的生动实践。他高度肯定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作出的卓越贡献,并祝愿活动圆满成功,与会者能共同享受这段精彩的文化之旅。

  随后,张学凯主任带来了以“经穴之韵,身心同调(Follow Rhythm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and Harmonizing Body and Mind)”为题的精彩讲座,介绍了经络穴位在调节身心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经络理论如何通过疏通气血,调和阴阳,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并介绍了列缺、足三里、神门、内关等多个实用的穴位。与会者表示深受启发,现场气氛热烈。

  胡雁宾副教授现场演示了中医传统养生功法——太极拳,一招一式皆蕴含阴阳平衡之道,动作刚柔相济、气韵生动。与会者凝神观摩,赞叹不已。

  赵百孝教授和王乐鹏副教授分别就“中医学的智慧与自然疗法(The Wisdo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Natural Therapies)”和“顺应自然节律,平衡养生之道(Balancing Wellness with the Rhythm of Nature)”两大主题展开论述。以《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为引,两位专家系统讲解中医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强调顺应自然、平衡养生的重要理念。演讲立足经典,融通现代健康需求,为与会者构建起“天人相应”的整体健康观,开拓了全新的健康视角。

  最后胡雁宾副教授围绕“八锦舒展,古法养生(The Elegance of Eight Brocades and Ancient Health Wisdom)”主题,细致地讲解了八段锦的每一节的动作要领,八段锦作为传统养生功法,以其简单易学、效果显著而深受人们喜爱。八段锦的带练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与会者纷纷跟随练习,感受八段锦带来的身心的安宁。

  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也热烈展开。各国参与者亲手制作中药香囊,品尝中药茶饮,在笔墨挥洒中体验中医汉字的独特韵味。中医云体验区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智慧,令人耳目一新。耳豆与推拿疗法的讲解,以及个性化的养生咨询,让大家在交流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魅力。

  本次“中文+中医药文化”巡讲巡展项目,以中文为桥梁,将中医药文化这一中华瑰宝展现在联合国这一国际舞台,呈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展示,更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一次重要突破,谱写了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新篇章。围绕“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这一主题,我们不仅传递了中医药文化的智慧与魅力,更深刻表达中华文化的无限可能,它如同一条穿越时空的河流,为世界文化交流贡献宝贵的礼物。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行预演

  • 百舸争流迎开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